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專題篇 - 七夕

由於是日是農曆的七月初七日的晚間,故稱"七夕"。

1.故事

它起源於古老的神話傳說──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相傳人間的牛郎與本為王母
娘娘外孫女的織女喜結良緣後,互敬互愛,生兒育女,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

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日,"王母娘娘"奉旨帶著天兵天將,捉住了織
女,悲痛欲絕的牛郎經原為仙牛的老耕牛之幫助,用籮筐挑著一雙兒女追上
天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撥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了一條
波濤洶湧的天河。遙隔兩岸的織女和牛郎只能遙望對泣,哭聲感動了喜鵲,

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
了,王母娘娘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於七月初七相會一次。民間被這
神話傳說所感,日益重視這個節日。從古代典籍的記載看,民間認為織女聰
明美麗、多才多藝,在七月七日晚間,向織女乞求智巧,可以除去笨拙,變
得眼明手巧,故亦稱為"乞巧節";又因為參與乞巧活動的大多為閨閣婦女,

因此又叫"女兒節"。是日婦女多在庭院聚會,穿新衣、拜雙星(即牛郎星和
織女星)、擺香案、供果品,穿針引線、搭接彩縷,進行各項乞巧活動。
2.七夕中國情人節的來歷


七夕中國情人節是我國有悠久傳統的民族節日,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七娘會、仙緣會、雙七節、香橋會、仙橋會、天緣會、巧節會等。農曆的七月七日這一天還有魁星節、曬書節、神仙節、七夕水、盤古王節(七月節)以及耕牛生日等節日名稱。名稱不同,其過節的民俗內容也不同。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名稱,這麼多的不同過節方式,就是因為這個日子積澱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們對生活詮釋,所以難以放棄。縱觀七夕在我國的發展史,凡是動亂時期它是最容易被人們淡化的,凡是安定時期又是最讓人掛牽的。現在又到了一個重新掛牽七夕的時期 了。



七夕的由來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同音,月和日均是,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

又與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七夕又是一種數位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七夕即陰曆七月初七夜,如今被稱作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節日,為什麼定在七月七日夜呢?說起來,與湖南郴州還有些關係,郴州在漢初設為桂陽郡,在漢、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一些階段就叫桂陽。桂陽是個出仙人與神話的地方,西漢即有《桂陽列仙傳》,其中有個叫成武丁的成仙,很出名。《神仙傳》、《列仙傳》、《太平廣記》、《中國神話人物辭典》都有其傳,牛郎織女的相會日期,就是他透露出來的。南朝志怪小說集《續齊偕記》中記: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當問:織女何事渡河?兄當何還?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去後三十年當還耳。明旦,成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猶雲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茅盾先生在《中國神話研究》一書中,就引用了這個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