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行山萬"李"(295)-維多利亞城界石遊

1.克頓道,距旭龢道400米左右附近
2.舊山頂道與地利根德徑交界處附近
3.域多利道以北西寧街公園內
4.薄扶林道行人道,近3987號電燈桿柱
5.黃泥涌道聖保祿小學對面
6.寶雲道,離司徒拔道交匯處約半公里
路線 : 維多利亞城界石
需時 : 2小時30分
里數 : --
難度 : *
天氣 : 溫度25-29C,濕度80-85%,有雨(212/05/10)
主要交通 : 步行至西環西寧街公園,經蒲飛路到薄扶林道,乘小巴到銅鑼灣步行至黃泥涌道.最後乘巴士15號到山頂灣仔峽道.
特點 : 找尋維多利亞城界石
"李"想點睇 :
1.
維多利亞城位於香港島西北岸,為英國人於1841年佔領香港的香港島後成立,中心為聖公會的聖約翰座堂。維多利亞城分「四環」,即西環、上環、中環和下環(現稱灣仔及銅鑼灣一帶)。四環又分「九約」,即九個行政區。後又擴展至堅尼地城。從香港開埠伊始至今,一直是香港政府所在地和金融中心。

雖然隨着市區擴展,此名今日已不多見,但香港童軍、香港青年商會、扶輪社等組織仍然保留「維多利亞城分區」,維多利亞城的界線仍記錄在香港法律之中,而部份於1903年設立的界石亦仍然存在於城市界線上。
維 多 利 亞 城 界 石 維 多 利 亞 城 界 石 , 又 被 稱 為 四 環 九 約 界 石 , 在 二 十 世 紀 初 豎 立 的 。 在 一 九 零 三 年 , 政 府 在 憲 報 頒 布 法 令 界 定 維 多 利 亞 城 範 圍 。 界 石 約 高 一 米. 而該七塊刻有「City Boundary 1903」字樣的石碑仍然存在於域多利道以北西寧街公園內、薄扶林道行人道,近3987號電燈桿柱、克頓道,距旭龢道400米左右附近、舊山頂道與地利根德徑交界處附近、寶雲道,離司徒拔道交匯處約半公里、黃泥涌道聖保祿小學對面與及馬己仙峽道15號。

值得留意的是,現時仍有不少外地書籍標示維多利亞城為香港的首府。

四環九約是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初期,民間對於香港島北岸維多利亞城的行政區劃。這個系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停用。

四環

四環為較龐統的分類,包括以下4個區域:

西環:干諾道西至堅尼地城

上環: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起至國家醫院

中環:美利操場起至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

下環(今灣仔):灣仔道至軍器廠街

九約

九約則為更細緻的劃分,包括以下9個區域:

堅尼地城

石塘咀

西營盤

干諾道西至東半段

舊上環街市至中環街市

中環街市至軍器廠街

軍器廠街至灣仔道

灣仔道至鵝頸橋

鵝頸橋至銅鑼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7%92%B0%E4%B9%9D%E7%B4%84
2.馬己仙峽道界石失蹤
最近香港的保護古蹟行動除了大眾關注的皇后碼頭之外,網上亦有一班熱心市民在默默追尋一塊毫不起眼的界石。這塊被網友稱為七號仔的維多利亞城界石(City Boundary Marker)雖然並非甚麼偉大的古蹟文物,卻有過百年歷史,見證了香港最早期的城市發展。一直以來在官方的紀錄中只列出了六塊維城界石,但是在二○○五年尾有網友發現,馬己仙峽道17號下面還有一塊未被紀錄的界石!這個發現馬上引起了一陣熱潮,除了組團視察拍照紀錄外,更有不少市民去信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查詢及要求確定界石身份。古蹟辦以界石大部份被埋於護土牆下及位於私人土地上為理由,只將該石柱紀錄而未作進一步的調查研究。最近有人發現界石忽然失蹤,網友震驚之餘馬上貼文追尋,希望各界人士協助尋回失蹤界石。各大政府部門在市民追問下調查了一個多月,除了肯定對移走界石一事全不知情外,至今仍然甚麼都未查到。
Source: AppleDaily
3.之前去左舊 山 頂 道 近 地 利 根 德 徑 山 邊同克頓道,今日去埋其餘4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